走进南京国家农高区双吉农业蓝莓基地,25亩蓝莓枝头挂着饱满的果实。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民营科技企业家代表,双吉农业总经理周辉解释道:“暖冬对于蓝莓来说,‘休息’不够充分,蓄冷量有了缺口,花芽分化受阻,产量自然就下降了。”
传感器精准检测蓝莓生长的温度、湿度和土壤PH值,远程便能操控设备进行浇水施肥。“我们的蓝莓一天施肥8次,当年就能挂果,现在年亩产约4000斤。”种植人员能准确掌握肥料的吸收率,渗出的多余肥料也能循环使用,显著降低水肥成本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,周辉不无担忧:“我们这里还有很多露天种植户,一旦遭遇连续降雨,果子水分大了就容易开裂,减产的同时品质也大打折扣。”双吉农业不仅积极收购滞销蓝莓进行深加工,还主动为种植户们提供专业支持与技术帮扶。
在南京国家农高区还有着许多家农业科技企业,他们努力探索可复制的智慧种植模式,在积极反哺本地农户、助力产业升级的同时,也为应对农业挑战、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宝贵的“农高区方案”。
端舒娅郭一飞炒股炒股配资
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